甘当桃李 春风化雨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行政分工会 任磊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时光荏苒,倏忽而过。不知不觉,我投身三尺杏坛已经三十个春秋了。回望来时的路,几多感慨,几多收获。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起,我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如今想来,三十年教师生涯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能不忘初心,以自身的坚守与勤勉践行我的教育理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一路走来,虽然教育生涯也有许多的不完满,但既然选择了诗和远方,便只管无怨无悔,风雨兼程。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一名普通人,我相信,教育的力量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教育的初心一定是热爱,是无私,是洗尽铅华。而今,回想起教师生涯的一个个小故事,仍觉怦然心动,回味无穷。
教之道,德为先。凡欲成大事者,必先立志。作为一名学子,当身在课堂,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者,方能立大志,不苟且,超越小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语文课堂上,我动情地与学生分享历代先贤如何身在草庐,心怀家国。我与学生一起吟诵《岳阳楼记》、《过零丁洋》,以充沛的爱国主义情怀感染他们;我们一起研读《沁园春•长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涵养青年学子的意气奋发、奋斗豪情。努力在学生心里树立起爱国主义、理想主义的情怀,为他们通过努力实现人生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立大志者必好学。语文课本有不少鲜活生动的例子。《劝学》、《送东阳马生序》是我喜欢的篇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伴随我声情并茂的诵读与绘声绘色的讲解,往往能引发学生真切的共鸣,在那一刻,启动上进的马车,奏响奋斗的号角。德行优者必善交友。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记得在课堂上我初以这句儒家经典示之学生时,看到的是茫然的眼神,不知所云。但当我讲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管仲与鲍叔牙,“不以穷达论友谊”,马克思与恩格斯,“志同道合铸真情”,艰涩的文言变得生动可感,我的学生们也逐渐明白了友谊的真谛。
教育的要义在于真诚、忠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功利心越淡,教育效果越好。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投之以木桃”,方能使其“报之以琼瑶”。发自内心的真诚,才能融化隔膜的坚冰,迎来柳暗花明的彼此理解。“忠实”就是要忠于信念、忠于职守。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迎来期待已久的重逢,这就是师生之间的默契,这就是“心灵之约”。
教育的秘钥在于守望,在于相伴成长。曾经,我的一名起点颇高的学生小A在孤独、攀比中迷失了自己,学业退步、违纪不断,甚至到了距离退学只有一步之遥的境地。我又一次找到了她,这一次,我没有疾言厉色,没有苦口婆心,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我讲述了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的故事,迟桂花花香沁脾,令人驻足,然而它独处偏僻、开花迟缓,其实是女主人公“莲”的象征,她美丽善良、天性率真,虽然经历了生活的挫折,却不改乐观活泼的本性,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我以此故事感化小A,告诉她生命如一条河流,来日方长的道理,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阻止了她的持续沉沦,慢慢找回了活泼自信的自己。教育者应该是园丁,是一名“麦田守望者”。而每一次的守望相伴,也是教育者自身的成长与成熟。
最后分享一次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经历吧。疫情来袭,学校布置了线上教学的任务,而学生困守家中,心情难免焦虑,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精心的备课,决心通过语文课堂塑造情怀、陶冶性情,让学生缓解焦虑,获取学习的愉悦感,从而放松身心,走出困境。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序列、篇目精心组织,先以短小精悍的经典古代文学诗词切入,如《山居秋暝》、《青玉案•元夕》等,营造精美的文学意境。其后选择小说单元,为学生讲解《红楼梦》,介绍鲁迅的小说等,激发学生对于纯文学的浓厚兴趣。期间,还穿插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五期的精彩场景,在学生观赏的同时我适时与他们互动交流,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得到了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与老师建立起更好的互信、共情,教者也自然得到了学生的更多认可。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辛勤的耕耘者。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又应该是一位领路人。迟疑、彷徨的时候莫要踟蹰不前,而应当胸怀崇高的理想,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已,在艰辛的探索中完成自我的升华。我们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因为我们坚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