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究竟是“写什么”更重要,还是“怎么写”更重要呢?
日常认识里,人们往往根据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既然内容决定形式,那么,“写什么”的内容自然要比“怎么写”的形式更重要了。一篇作文,如果连“写什么”都不清楚,如何能运思下笔呢?又由于“写什么”源自学生个人体验,是作文的源泉,所以,众多作文教学都共同地把“体验”置为训练的第一要义,甚至作文之前要求学生真实地走进现实生活去观察和体验。
其实,这看似合理的日常认识中含有不甚精细的思量。如果没有厘清作文的特性,就生硬地借助“内容与形式”范畴来判定“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偏颇之态难免露现。
明晰作文特性是判定“写什么”与“怎么写”何者居先的前提。
首先,笔者从“写”入手,将“写”与“听”、“说”、“读”这三类人类的交往活动相比较,把“写”定义为:以书面的语言符号为载体的人的表达活动,其活动结果命名为“文本”。这样的界定,捉住了“写”活动的媒介载体(书面的语言符号)和活动指向(表达输出)在人类交往活动中的个性。
然后,进入“写”活动的内部状态。第一步,依据执行“写”的活动主体的意识状态,将“写”分成有意识、有目的、自觉性的“写”和无意识、无目的、不自觉的“写”(例如信手涂鸦等等)两类。第二步,把前者作为本文论述的内容,又得出三种形态的"写"。
具体解析如下:
“写作”,属于“写”主体的社会语文活动层面。主体陷于灌木丛般的社会,羁绊甚多,扮演的是现实社会人的角色,其活动产品称为"作品"。
“习作”,属于“写”主体的个体语文活动层面。主体独居一方天地,自我修炼,处于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习作”作为动词时,也可称为“练笔”,指活动过程;作为名词时,指活动的产品。
“作文”,属于语文教学情境下的“写”活动,特指“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下、以学生的角色学习‘写’而展开的非独立活动及其结果”,这种“写”活动是在集体性的教与学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弥盖下进行的。
至此,笔者来回答篇首的问题了:在“作文”活动区域内,“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这是因为:
第一,“作文”是学习‘写’的过程,不是社会性活动的“写作”,也不是个体性活动的“习作”。“作文”受制于语文课程,服从语文课程言语教育的特征,以提高言语能力为主旨,——也就是说,把“怎么写”放在“作文”活动的首位,教会学生通过“作文”活动用言语来承载思想意识和外界事物,学习各种言语表达方式和技巧。
在社会性的“写作”里,直接目的是用言语来进行表达和交流,言语仅是表达和交流的载体。人们关注于言语承载的内容,阅读者也往往陷入“得意忘言”的境域。因此,“写什么”才是焦点,“怎么写”自然服务于“写什么”了,以“写什么”来定“怎么写”。许多考场中的“写”,其实也是社会性“写作”的特殊样式,因为它不是学习“写”的过程;如果考生能够在确定“写作”内容方面独出心裁,另辟蹊径,显示了睿智哲思与文化底蕴,取得的功效经常会胜过“写作”形式上的精雕细刻,“苦心经营”。
“习作”却是极度个体化的“写”活动,“写什么”和“怎么写”孰居主导,全由“习作”者自己定夺。侧重宣泄情感者,“写”的内容自然是统帅,像私人日记;偏好增强言语技巧者,“为文造情”的出现也无可厚非,——那是私人的空间。
第二,“作文” 是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下的“教”与“学”双边活动,是集体性的言语实践活动。所以,活动过程如何组织和效果怎样评测,也是“作文”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毋需多论,相距甚远的“作文”内容,表现方式和表现技巧的难易亦存高低,因而效果的评测就难以树立同一个尺度;并且,“教学面”也大为缩小 ,——教师不可能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针对四、五十甚至六十以上学生的不同“作文”内容来提供周全细致地“怎么写”的辅导。
所以,通过一系列教学事件,预设某个共同的“作文”内容或区域(无论出自老师还是学生),触动并激发学生的思绪与情感,只是为了使“作文”教与学的双边行进过程更通畅罢了,——这仅是“作文”活动实质展开的必要准备而已。而指导与学习“怎么写”才是教学进程中的大事,才属于真正的“作文”教学进程。这样,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才能够充分展示。
何况,有时“作文”教学进行的是单项或局部训练;此刻,更是把“怎么写”置于首位,“写什么”反而难见其全貌和深度。
第三,学生的体验的确很重要的,它是“写”的源泉,“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所以,语文课程丝毫不能放弃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的素材。但是,语文课程中的“作文”只是“写”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学习“写”的一种过程,是在课程体系之中完成的。因此,学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学生素质高低的整体体现)应该由各门课程共同来提增,——这是课程体系整体的职责,而非语文课程一家的“独任”。如果“作文”教学花大量时间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了“怎么写”的指导,课堂教学就将出现李海林老师说的“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
最后,来谈谈内容和形式吧。应该承认,根据内容和形式这一对范畴,来判别“写什么”与“怎么写”孰更重要,无可厚非。但是,请注意,不同的视域中, “内容”与“形式”的具体所指是动态变化的,在这个区域被认作“内容”的东西,换在另个区间就成为“形式”了。语文课程的“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写”活动,“写什么”(表现的内容)是为“怎么写”(表现的形式和技巧)服务的;也就是说,“写什么”反而成为“作文”活动凭借的某种手段,“怎么写”转化为“作文”活动实际的关注点,成了“作文”活动的实质内容了,——这与社会性的“写作”迥然不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采用让学生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技巧去书写同一个内容,以提高“写”的言语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