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打造素质、提升能力的宗旨,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设想,本着团队研究、探索反思的构思,江苏省职业教育杨永年自动化控制名师工作室一年来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开展了理论学习、课例观摩、反思交流活动,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运行机制,形成良好氛围
1.加强了硬件建设,建立固定的研修场所。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工作室在成立不久,就拥有了专门的名师办公室,该室除了具有学习和会议功能外,为工作室每月一次的集体研究活动提供了保证。
2.为了保证工作室长期健康的发展,工作室在原工作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细化,制定了工作室资金使用条例、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评价表等过程性管理制度。
3.工作室领衔人根据每个成员的不同状况合理制定成员的总体发展目标,督促工作室各成员分解努力目标,制定各学期的发展计划,全面调动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开展了理论学习,以理念作引领
工作室本着以提升理论水平、丰富职业内涵、强化专业底蕴为出发点,采用集中学习和个别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自我理论水平提高的活动。为此,工作室给每个成员下发了《远距离观察职业学校课堂》、《从育人到教书,从教育到职业》等专著,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安排具体的学习内容,组织大家利用工作室QQ群交流,组织学习心得交流会。大家提升了教学理念,领悟了有效教学的本质,更新了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还搜集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文章,上传工作室工作室QQ群、微信群、网站学习平台,督促大家学习。
三、横向交流活 开阔视野
工作室还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前往天目湖中专职教中心、刘国钧职教中心、无锡机电高职校等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交流活动。加强名师工作室间联系,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推动教改、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展示了公开课教学,以课堂做舞台
为了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工作室领衔人作为课题组组长带头开设研究课,并积极组织工作室成员也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研究之中。工作室成员积极开设公开课,利用评课途径,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公开课集体议课、评课,工作室成员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
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索
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索。工作室将超星泛雅平台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平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效果。
六、团队互学互研,提升专业成长
工作室互学互研的良好氛围,促进工作室成员在各自教学领域学习提升,广泛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取得各项成绩,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杨永年老师被评为省级特级教师;
谢敏老师被评为常州市第七批中小学教学能手;
谢敏老师、邢栋华老师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获二等奖;
于晓平老师、谢敏老师主编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姚静玉老师参编教材《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
姚静玉老师被评为常州市技工系统专业带头人;
姚静玉老师、于晓平老师获政府嘉奖
邢栋华老师撰写《多功能控制器装配与维修》获省论文评选三等奖;
邢栋华老师撰写《家庭教育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获省论文评选三等奖;
邢栋华老师参加省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技能大赛获二等奖
邢栋华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省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万萍老师主持校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项目教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万萍老师、缪秋芳老师、谢敏老师、陈丽老师参加市教学设计大赛获二等奖;
万萍老师参加市机电设备装调项目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缪秋芳老师、陈丽老师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获三等奖;
万萍老师参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市规划);
万萍老师参与机电设备装调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七、利用多种方式,加大辐射力度
建立了名教师工作室网页,实现资源共享,扩大自己的影响。工作室领衔人杨永年老师受邀担任首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微课大赛评委。工作室领衔人杨永年受邀参加国家社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汇报会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并作为专家对各项成果与课题进行点评。
20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