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工作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利用了丰富的资源,凝聚了团队的力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开展了理论学习活动
工作室本着以提升理论水平、丰富职业内涵、强化专业底蕴为出发点。本学年,重点通过对《墨子》理论书籍的研读,百家讲坛《班墨传奇:认识墨子》、《班墨传奇:攻守之间》视频的观看,探索墨子思想对职业教育关系的理解,加深了大家对墨子思想的认识。
2.进行了横向学术交流
工作室充分利用领衔人是常州市电子电工教研中心组组长的优势,依托常州市电子电工教研中心组的教研平台,组织成员到兄弟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赴溧阳中等中专校观摩了朱俊梅老师执教的《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与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姜汉荣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针对《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交流,交流中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进行了自我分析,各抒己见,深刻剖析了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3.展示了公开课教学教师素养
为了提升工作室成员教学水平,工作室成员积极投身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之中,其中工作室成员邢栋华、沈荷英、于晓平、姚静玉老师分别展示了一堂精心打磨的公开课,起到了示范作用。
4.开展了牵手结对工作
工作室领衔人与溧阳天目湖中专进行城乡结对,牵手阜宁职教,通过实际行动,如示范课《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典型部位的维护与简析》,精彩讲座《做学生喜欢的(专业)老师》、《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学校优秀班主任》,为结对学校送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信息,更好地实现了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工作室领衔人杨永年随市职教代表团赴安康开展对口协作交流,老师以“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为主题,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5个核心问题,聚焦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深入交流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与会者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5. 加强了工作室宣传力度
工作室采用多种激励手段,鼓励每个成员及时更新网,特别要突出成员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困惑、见解等实时性的材料,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互动、共享和传播的作用。
6. 参加了省协作组的活动,并作了交流
工作室领衔人积极参加省协作组组织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第四协作组“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国培项目GP-B1-1中高职衔接二产类专业教师协同研修(加工制造)班学员”师徒结对仪式,与省、市职教教研机构、名师培养机构专家等共同探讨职业教育问题,并交流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7.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年度,在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硕果累累。
领衔人杨永年开设市级公开课2节,省级示范课1节,省级以上讲座与交流3次;主持省级课题2项(1项结题,1项在研);发表论文2篇,完成教材1部。市城乡结对项目获得优秀级。成员于晓平开设市级公开课1节;主持市级课题1项;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篇,各级各类获奖论文3篇。
成员陈丽开设区级研究课1节;获奖论文1篇;获奖教案1节;参与市级课题研究1项;参加江苏省专业人说课比赛获三等奖。
成员谢敏开设市级公开课1节;发表论文1篇;获联院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指导学生获国赛三等奖;被评为常州市技工院校专业带头人。
成员邢栋华指导学生技能大赛获省二三等奖,指导老师技能大赛获一等奖;开设市级公开课1节;发表论文1篇;获奖论文2篇;课题研究1项;获得“高级维修电工”技师证。
成员姚静玉开设市级公开课1节;参与课题研究1项;发表论文1篇。
成员朱力开设校级公开课1节;发表论文3篇;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个人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
成员沈荷英主持课题1项,参与课题2项;发表论文2篇。
成员万萍发表论文1篇;参编教材1本;主持校级课题1项,指导学生省技能大赛中职组一等奖、高职组二等奖;指导学生市创新大赛中职组三等奖、高职组一等奖;微课比赛市二等奖。
成员徐建东发表论文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