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电专业群实训课程体系的运行和管理的几点思考
实训课程体系的实施与运行需要良好的保障体制,完善师资力量与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是保障实施的基础。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是实训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教师培养力度,提升师资实践能力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要加大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使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学习,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两个月的企业实习经历,这样有利于“双师”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校外企业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增强校企合作力度,把企业引进校园,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校内组织生产性实训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目标不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这就决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是生产的“机器”,而是“职业人”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产品的选择需具有典型性、递进性。
三、实训运行与管理保障体系
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是实训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实训体系执行过程中,要切实按照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严格管理实训课堂。定期检查和监督实训课程的实施,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企业座谈会真实反映课程运行存在的问题。要实行领导监督,群众监督,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监督;要坚持全程监督,全面监督,让实训课程建设在监督机制的制约下进行,确保实训课程实施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