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永年
从事职业教育二十余年,在感慨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发展机遇的同时,愈发觉得职业学校的内涵提升和快速发展急需回归教育本源,特别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理解、把握与应用。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史并非始自近现代,不只是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以及后来的黄炎培先生的“中华职教社”等时兴一时的运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有屹立千年的理论精髓,墨学就是其中最伟大的文献。墨学与儒学被后人并称为“显学”,墨子被认为是中国职业教育第一人。回看历史,联系今天,现代职业教育与千年之前的墨家学说究竟有怎样的渊源?墨学对职业教育发展究竟有何价值与意义?能否指导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作为职业教育人,有必要弄明白。为此,笔者从墨子教育的理想、政治主张、人才标准等多个方面加以研究,并针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实际进行对照分析,发现研究墨子思想确实对现代职业教育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墨子的教育理想与现代职教培养目标
墨子的教育理想是通过“上说下教”, 宣传“兼爱”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培养“兼士”、“贤士”,建设一个平等(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互助(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人人受教育(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没有战争的“兼爱”社会。
教育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达成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理想的灵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职培养目标中没有明确提出“平等”、“互助”、“人人受教育”、“兼爱”等概念,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与墨子教育理想相通的内容。
二、墨子的政治主张与现代职教主要内容
墨子在政治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等思想,这些思想以“兼爱”为统领,强调实用,同时具有浓厚的典型的时代理想主义色彩。
1.治国利国情怀:“兼爱、非攻”
墨子倡导“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否则,就会出现“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通过“兼爱、非攻”,则可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安)宁无忧”。处于战乱纷飞的战国时代,显然墨子向往一种理想的和平生活,并且找到了一条“出路”,具有强烈的治国利民情怀。
但为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人才,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样的人必须具有思想,而不是简单的工作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爱国情怀有责任心的人,一个能够为他人着想,为社会作贡献的人,否则社会就不会发展,也不会进步。强化职业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和教育青年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这是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和核心要求。
2.选人做事态度:“尚贤、尚同”
崇尚贤能的人是治理政务的根本,要想治理有效,选贤人很重要,贤人多很关键,“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如何让贤人增多,则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所以,“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倘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如何尚贤呢?“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尚同则是统一思想,“一同天下之义”,与尚贤一脉相承,墨子认为“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尚同之说而不可不察,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
尚贤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充分体现在公平与公正上,无论是教师对生问题的处理,还是学校对教职员工的服务,都与尚贤有关,分体现了人尽其才、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等社会主义价值。尚同是体现一个团队的工作要求,无论是大的团队,还是小的团队,统一精神、统一目标、统一追求、统一行动,不仅展示一个团队的精神风貌,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
3.生活消费原则:节用、节葬、非乐。墨子认为:“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节用的标准在于实用,凡是不实用的,不能让老百姓获利的,都应该取消。所谓“节葬”,就是简化丧事复杂的流程,也是墨子节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墨子所言: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墨子提倡“非乐”,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享受只会浪费钱财,影响生产,影响治理政务,不利于民,也不利于天。
尽管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提倡节俭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仍需要大家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由于其特殊性,大力开展节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也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4.理想追求本质:“非命”。指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反对把个人的生死贫富,国家的安危看成是先天注定。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应树立自信,不能因为中考的失利而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进入职业学校而找不到方向,不要相信“命”的安排,要对自己的前途有信心,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目标,有方向,更要有坚持不懈的行动。
如果当时的政治主张还带有浓烈的理想主义,放在今天来思考与判断,很显然,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相联系,不仅与现代职业教育内容有着很大的关联,而且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墨子的人才标准与现代职教人才培养要求
墨子眼中的“兼士”和“贤士”的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厚乎德行,比较容易理解,墨子把人才之德放在首位,要求“兼士”和“贤士”要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之责任,还要有“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之精神,以此来解决“乱不得治、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之社会困境。
辩乎言谈,理解相对较难,有人译成“言谈辩给”[7]、“言谈雄辩”[8]、 言谈巧辩”[9],也有人认为“善于辞令,能说服人,能言善辩,奔走说教,改变社会风气,实现其政治理想”[11]也有人认为“墨子的“辩”置于其思想体系中再结合其社会实践,即“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科学逻辑技巧的言谈”。(墨子职业教育目的的观察.陆启光,陈建华,吴舒婷.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3)。笔者认为,理解这句话,一定要基于墨子的教育思想,基于墨子“上说下教”的行为来辨析,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上说下教”。同时要兼顾到墨子所倡导的教学主张和生活经历,能够辩的前提是基于事实,即是用事实说话,事实来源于实践,实践证明的事实才能说服人;在生活中,墨子敢于创新与探索,墨子在天文学、物理学、几何学、机械学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充分证明他要用实践中发现的客观事实去传播真理。
博乎道术。有人译成“道术宏博”[7]、“道术广博”[8][9],也有人理解为“对世界、人生和社会有深刻、正确的认识,形成坚定的信念,并具有灵活多样的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墨子职业教育目的的观察.陆启光,陈建华,吴舒婷.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3)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有广博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或者是精湛的技艺与方法,即横向看,要有宽度,纵向看,要有深度。
综合起来看,墨子眼中的人才是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重、博学精艺、执著主动,能够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的人。无疑,这与现代职教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高度的统一。
四、墨子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综观墨子的教育思想与政治主张,我们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
(一)人人都要怀有中国梦
治国兴利是墨子所有思想的核心,他心中的贤士与君子都有拳拳报国之心,心系百姓之利。“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利于民谓之巧,不利于民谓之拙。”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应该胸怀大志,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常拥爱国爱民之情,有自己的职业梦,并与国家民族发展的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治国、兴利、利国、利民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都是以爱为起点
“兼爱”,如果说那是墨子的一种理想社会,而对于现代教育而言,这种“爱”则是必须的,也是可实现的。无论是教师对学生之爱,还是学生之间的同学友情之爱,还是社会应该呈现的“社会之爱”,都应该体现在教育之中,缺少爱的教育就谈不上教育。职业教育同样必须以爱为起点,以兼爱为核心,大力推行博爱、仁爱、友爱、关爱,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富笑贫,以貌取人,倡导师生爱国、爱家、爱自己,互助友爱、关爱他人、热爱社会。
(三)相信人人都能出彩
墨子的“尚贤”,主要是不拘一格“举贤”。现代职业教育的“尚贤”,主要是指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相信职业教育能培养出社会需要之人才,家长要相信,社会要相信,我们自己更要相信。当然,职校生更要自信,相信自己决不是失败者,人生中必有出彩的机会。职业学校可以以尚贤为核心,大力推行尚文、尚职、尚技、尚能,打造职业教育的特殊魅力!
(四)德才兼备是培养人才的目标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是墨子对贤士的标准,很显然,德才兼备也是墨子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尽管不同的时代背景,对这三句话理解上有所差异,但总体表达上意义相近。很显然,厚德应作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基本落脚点,善辩(传播真理)、博道、精道、精技等可作为人的发展要求,努力培养大国工匠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树立时代形象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
(五)实践与创新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性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是行动与实践的重要性,要做到知行合一,志功统一。墨子强力反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他认为 “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强调“ 嘿(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言必信,行必果”、“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既要重视传统,还要重视实践、重视实用,提倡创新,墨子在物理学、天文学、几何学、机械学等重大规律的发现充分说明墨子对实践和创新的重视。职业教育同样离不开实践与创新,这是职业教育学生发展之根本,也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没有技术的创新,就没有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因此,遵循“有本”、“有原”、“有用”的原则,大力提价“致用”、“述作”,鼓励“实践”、“创新”,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质的重要方面。
(六)主动意识与责任意识是学校发展源动力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思想的主体内容,正因为存在对国家的一份责任以及对和平的一种渴望,墨子“上说下教”,宣扬他的教育主张与教育思想,充分说明了墨子的主动与责任。他主张“强力说教”、“叩则鸣,虽不叩亦鸣”,强调教育者要主动教育,这对现行职业教育也十分有启发意义,教师要有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为学生服务,学生也应该树立信心,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负责,主动谋划与发展自己的人生规划。无论是职业教育个体、还是集体,主动作为、主动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七)因材施教是实施教育的灵丹妙药
墨子提倡:“使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凡天下群百工,轮、车、赣、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施教,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量其力而学、量其力而教,教师根据实际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很显然,“因材施教、量力而教”是从古至今都提倡的优秀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中的“常青树”。
(八)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墨子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最为著名的即为“素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但同时,他也提出,对待“染”不是没有办法,而应该“故染不可不慎也”。一方面表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很重要,所谓“环境育人”正是如此,当然,良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另一方面,身处不利的环境,要慎重对待,这就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不仅不为它所染,还要努力让它为自己所染。环境很重要,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职业教育人努力争取与改善。
墨子思想博大精深,有很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特别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强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需要我们去挖掘与开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墨子教育思想定会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大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