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思想碰撞  
理论研习  
 
名师工作室 > 杨永年名师工作室 > 学习交流 > 理论研习 > 文章内容


杨永年——读书笔记


深刻理解《决定》内涵,明确职业教育方向,加快构建现代职业体系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感受与体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决定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它关系到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走向。

在《决定》的第十二条,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提到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本条款主要内容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本条款与职业教育有关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三爱活动要继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方向,学生身心健康是基础,美育需改进和提升,坚持教育公平,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放弃;信息化是提高管理和教育效率的重要手段;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手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终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所以,职业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

一、核心价值四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二、知识、能力、素质三目标

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主要表现在知识广、能力强与素质高。所谓知识广,主要体现在知识丰富程度上,要熟知生活常识、专业常识、社会常识,对生活、专业和社会有足够的认知水平,具备一些处理生活问题、专业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方法程序知识;所谓能力强,除了一些基础的生活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外,还要具备学习、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所谓素质优,就是经得住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考量的素质。

三、责任、服务、主动三意识

1.责任让存在更有价值

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学校要有责任意识。职业学校的责任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在我国,包括职业学校在内的中等职业教育虽是“弱势教育”,却承载着高中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这批孩子的背后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期望,这种教育责任是目前任何教育无法取代的。当然,这种责任更增加了我们的使命感,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其次,职业学校教师要有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来自于教师本身的敬业,也来自于职业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育自豪感,消除职业倦怠,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最起码的责任意识。再次,学生也应具有责任意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职业学校,相当多的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暴自弃,没有理想,没有方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自卑、自郁、自闭等现象。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和为国家负责是学生责任意识的三个层面,为自己负责是基础,对自己不负责,为家庭、为国家负责就成为空话。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学会规划人生发展蓝图,理性处理学习中的困难,理性处理生活中的曲折,理性看待人生中的失利,树立“我的人生,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这也是学校责任、老师责任的最终落脚点。

2.服务让生活更趋和谐

在职业学校,谁是顾客?很多人都不假思索地说,是企业(家长),学生是我们的产品,企业(家长)就是学校的顾客。其实,职业学校的直接顾客是我们的学生,企业和家长只是间接顾客,我们所提供教育服务就是产品。学生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满足于顾客发展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在这里必须要消除一种“被服务的”假象,即从管理者的角度认为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事事把学生视为“被管理者”,这不能称之为服务,真正的服务是要完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等先进理念。教师是学校的形象与代言人,学校的服务质量体现在教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教师只有具备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才能保障学校服务的落实。当然,学校还需要让学生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学会感恩,真正理解付出与回报的内涵,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也为将来和谐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2.主动让发展更加强劲

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必须,是学校主动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超前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意识,学校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停滞不前。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有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成长规划,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特别对于那些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较为模糊的学生,更迫切需要树立主动发展意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综上所述,建立全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主动发展意识是人才培养之根本,也是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一体建设的核心理念。

四、生活、专业、社会三主题。

生活是生命的基础,没有生活,就不能拥有必须的生命质量,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生活而生存,拥有必须的生活知识,具备必须的生活能力和生活素质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过程;专业是生存的条件,没有专业,就不能拥有必然的生存品质,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是保障和改善生活的前提条件;社会是自然生态的基础,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这是每一个个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具备社会能力和素质就成为必然,这也是社会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分类方法很多,笔者认为,以生活、专业和社会为主题进行分类,更贴近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特点,也与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相吻合。以下就从生活、专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类。

知识可分为生活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生活知识主要包括有生理常识、生命常识、生存常识和适应生活的方法程序等;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有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相近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的方法程序等;社会知识主要包括有社会公德、法律常识和职业道德和适应社会的方法程序等。其中,方法和程序是拓展和提升的知识。

能力可分为生活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生活的基础能力包括有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理财能力、耐挫能力等,生活的提高能力主要有生活学习能力、生活信息处理能力和生活创新能力等;专业的基础能力包括有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提高能力主要有专业学习能力、专业信息处理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社会的基础能力包括有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提高能力主要有社会学习能力、社会信息处理能力和社会创新能力等。

素质可分为生活素质、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生活素质主包括要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家庭美德等,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有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安全素质和环保素质;社会素质主要包括有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社会公德等。

五、课程、实践、习惯三途径

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相互是关联的,但三者的形成又各有途径,知识的形成以课程为中心,能力的形成以实践为平台,素质的形成以习惯为核心,且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素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上。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要建立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以学生成长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平台,在生活教育中重视家庭教育、在专业教育中重视企业教育和在社会教育中重视社会资源。

1.形成以课程为中心的知识学习体系。完善和充实现有的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和丰富选修课程,开设第二课堂,在各课程中渗透和融入生活常识、专业常识和社会常识,建立以“专业”为中心的显性课程体系。努力探索课堂以外的隐性课程,创新知识学习平台,为学生接触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创造机会,如引导学生挖掘报纸、电视、网络等资源,自主编排心理报、学习报、法制报、生活报等,丰富自身的知识,普及全体同学。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第一教育,生活知识很多来源于父母的“传帮带”,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家庭教育所起作用慢慢淡化,但仍然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关注并重视家庭教育,科学地指导家庭开展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企业是学生未来的归属,企业教育的参与,企业文化的融入,专业知识的接触,会让学生有归属感。让企业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车间、走近企业,这是职业学校学生接触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必然;社会发展是不断变化的,知识进步和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只有让更多的社会知识进入校园,融入课堂,职业学校学生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形成以实践为平台的能力培养体系。能力的培养在于实践的参与,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实践和应用提高能力,并强化了知识的理解。课堂外,学校要建立各种社团和学生自治组织,通过参与社团建设和学生自治,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主题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从事一些家庭劳动和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进行暑期调查和暑期实践提供条件,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岗位适应性工作,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学校要加强与社会机构的沟通,为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及一些公益活动提供机会,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

3.形成以习惯为核心的素质养成体系。习惯是素质养成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建立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劳动素质、生活素质和职业素质等各类素质相关的习惯要求,是推进素质养成的重要举措。值得提醒的是,习惯的养成除了强制性的劝阻和惩戒,更需要有指导、辅导和引导,特别是后者,应该成为素质养成的主流。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和服务体系,基于“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放弃”理念开展教育,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同时,学校要重视家庭需要的感恩和责任教育,要重视企业需要的敬业和创新教育,要重视社会需要的诚信与服务教育。建立完善的多元的学生素质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主线。任何一种教育,最终目的都是以改变人为目的,人的改变的真正驱动力不是教育者,而是教育对象自身的改变,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这是教育的真正的目的。首先,要建立三种意识,在知识层面上要建立“学好每一门课”意识,在能力层面上要建立“做好每一件事”意识,在素质层面上要建立“注意每一时刻”意识。这些意识建立将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实践和自主性修养的实现。其次,要注重三个步骤。即规划、实践与反思。对人生进行合理规划,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在总结与反思中不断螺旋进步。再次,实践三个自我。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在生活和学习中自我管理,为自己服务、为他人服务,通过服务锻炼自己,净化自己,达到教育自己和提高自己的目的。再次,突破三个瓶颈。即自信、耐挫和坚持。不自信,碰到困难就退缩,没有方向和目标等都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写真,如何克服这三个障碍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

5.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的多元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也不是唯一的教育,家庭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和提高的重要资源,只有统筹并协调好各类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学校教育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所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核心、企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外围的多元教育体系十分有必要,学校要充分发挥核心地位的作用,围绕人的培养搭建各种教育平台,提高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效能。

 

更新时间:2016-08-28 【打印此页】 【关闭
 
 
 友情链接
 
咨询热线:0519-89855168 Email:Yangyongnian@aliyun.com Copyright 2015 杨永年自动化控制名师工作室 All Right Reserved.
 
杨永年自动化控制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