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专题列表 > 名师工作室 > 唐杰名师工作室 > 项目研究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试行)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1-12-14  浏览次数: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试行)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汽车修理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汽车结构、汽车工作原理以及汽车各总成的拆装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汽车构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汽车修理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及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技能等的认识与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汽车维修工、机动车检测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汽车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汽车认知与拆装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系统设计课程结构、统筹安排教学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汽车基本结构认知和汽车各总成拆装检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汽车主要类型,理解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和电机电池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基本结构,能识别汽车主要部件、零件及元器件。

3.了解现代汽车常见维修设备,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汽车常用工具、量具和仪器。

4.能制订合理的工作方案,运用汽车维修资料进行拆装及检查汽车各总成。

5.会规范记录技术参数及要求,能正确分析检查结果,并给出处理意见。

6.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职业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学习任务

内容及要求

参考

学时

汽车总体构造认知

汽车种类认知

1.了解汽车的分类标准,能辨认汽车的常见类型;

2.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特点,会描述汽车的不同用途

2

汽车组成认知

1.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能在实车上指出各组成部分的位置;

2.熟悉汽车各组成部分特点,能归纳其功能;

3.了解汽车废弃物处理法规,能列举汽车组成零部件或电气设备废弃物的监控方式

4

汽车发动机认知与拆装

汽车发动机总体认知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能区分发动机的类型;

2.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能辨认发动机各机构和系统;

3.掌握发动机型号编制规则,会解释发动机型号的含义;

4.理解发动机的常用术语,能计算发动机排量与压缩比

4

曲柄连杆机构认知与拆装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2.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会描述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和机体组的结构与功能;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拆装与检查曲柄连杆机构;

4.能正确测量曲轴主轴颈直径、活塞环间隙及气缸盖平面度等,记录数据,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8

配气机构认知与拆装

1.了解配气机构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2.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能比较说明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的结构与功能;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拆装并检查配气机构;

4.能测量气门长度及气门头部直径等,记录数据,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8

润滑系统认知

1.了解润滑系统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2.掌握润滑系统的组成,能正确识别润滑油路;

3.能在实车上指出润滑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位置

4

冷却系统认知

1.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2.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能正确识别冷却液的循环路线;

3.能在实车上指出冷却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位置

4

燃料供给系统及排气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汽(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基本工作原理与组成;

2.了解发动机排气系统作用与组成;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拆装主要进气与排气装置;

4.能简单描述进气系统与排气系统的特点

10

点火系统认知

1.了解汽车点火系统的作用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点火系统组成及各部件作用;

3.能在实车上指出点火部件在汽车上的位置

4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认知

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2.掌握汽油机电控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发动机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控制单元的功能,能在实车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6

汽车底盘认知与拆装

传动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组成与布置形式;

2.熟悉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及驱动桥的作用、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拆装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总成;

4.能在实车上指出传动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位置

12

行驶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行驶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掌握车架、车轮及悬架的作用、分类及组成;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拆装并检查汽车车轮;

4.能正确测量轮胎气压、胎面沟槽深度,记录数据,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10

转向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转向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熟悉转向器的作用与结构;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拆装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8

制动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制动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2.熟悉车轮制动器的作用、类型及结构;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拆装并检查制动器;

4.能正确测量制动片厚度、制动盘厚度及圆跳动等,记录数据,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10

汽车电气设备认知与拆装

电源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汽车电源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熟悉蓄电池、交流发电机的作用与结构;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就车更换蓄电池;

4.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就车更换发电机

6

起动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起动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熟悉起动机的作用与结构;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就车更换起动机

6

照明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照明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2.熟悉照明系统各灯具的作用及安装位置,能正确识别各种照明灯;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就车拆装汽车前照灯;

4.正确使用万用表对前照灯电路的线路和开关进行检测,记录数据,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6

信号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信号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2.熟悉信号系统各元件的作用及安装位置,能正确识别各种信号灯;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更换汽车电喇叭和信号灯

6

仪表和报警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仪表和报警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能指出汽车常见仪表和报警装置的位置,能正确识别各种警告灯;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拆装仪表和报警元件

4

车身电气系统认知与拆装

1.了解车身电气相关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能指出车身电气相关插接器的位置;

3.会查阅维修资料,能合理选用工具,熟练、规范拆装与检查车身电气相关系统的总成部件,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4

汽车车身认知

轿车车身认知

1.了解常见轿车车身构件的分类与装配关系;

2.掌握车身、车门、车窗及附属设备的作用与组成;

3.能在实车上指出车身各覆盖件和附件的位置

6

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系统认知

驱动电机认知

1.了解驱动电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能查找和确认驱动电机的代码和编号;

3.能在实车上指出驱动电机的位置和高压保护设备

6

动力电池认知

1.了解动力电池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2.能核对动力电池标签信息与原厂规格是否一致;

3.能在实车上找到动力电池组的高压部件

6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汽车构造知识教育、汽车拆装技能教育各环节,如: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的养成,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2.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学习等形式结合起来,通过汽车构造各系统的任务驱动,采取各系统相互贯通、维修资料及工具使用等反复锤炼、认知及拆装技能螺旋递进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操作规范意识、创新意识等,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

3.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组织理实一体教学,创设真实的汽车构造学习情境,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用汽车专业术语描述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等知识,培养学生的汽车技术思维习惯。通过汽车各总成的拆装活动,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提升,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

4.加强校企合作,密切关注汽车构造的最新发展方向,将汽车领域内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补充和更新到汽车构造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及时了解本课程的最新技术发展,并掌握相关技能。将汽车修理类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工艺规程等融入本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5.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融合汽车构造课程与信息化技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为学生提供学习、评价、交流、分享的空间;提供汽车各总成拆装微课视频、汽车各系统工作原理仿真软件等学习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学习和提升。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掌握,关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素养的形成,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节作用,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2.构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家长、行业人员参评相结合,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相融合的评价体系。

3.统筹考虑课程考核考试与职业技能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技能竞赛等,合理选择口试、笔试、竞赛、成果展示和综合实践等评价方式。应将学习态度、行为养成、环保意识、规范操作、完成效果和实践报告等评价要素有机融入各评类价中。

4.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编写应体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对接岗位要求、汽车修理类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融入到各教学任务中,体现汽车产业新技术、新趋势,渗透优秀企业文化、产业文化和劳模精神。

4.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符合中职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体现可读性、趣味性、直观性、科学性,图文声像配合得当。教材还应有一定的延伸阅读材料,并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教学现场应配置必备的国家标准及专业文献资料,提供教学课件、典型案例等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2.配备本课程必要的实训指导手册,结合现有实训条件开发学生作品、课堂实录等教学生成性资源,向学生开放;不断丰富教学手册、学生手册、教学案例、实践报告等教学资源。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开发信息化教学课件和汽车技术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充分合理使用已开放的校外汽车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库,形成引进优质教学资源通畅渠道。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编制,适用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各专业(三年制)学生。


(开发人员及单位:蒋红枫,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方道生,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兴振,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王亮,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石勇,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程丽群,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华毅明,无锡商业大厦集团东方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