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试行)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试行)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与汽车相关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汽车构造》《汽车使用和维护》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汽车修理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汽车识图及汽车常用机构、传动装置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汽车维修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汽车机械基础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设置机械识图、常用机构、机械零件、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模块,将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从单一到综合、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训练的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具备汽车识图以及汽车常用机构、传动装置的认知能力,初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掌握机械识图及常用机构、机械零件、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基础知识。
2.认识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了解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具备识读简单的汽车零件图的基本能力。
3.能识读简单基本体组合的三视图,能够知道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的工作过程。
4.能查阅国家标准、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
5.养成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块 |
教学单元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汽车机械制图国家标 准 |
汽车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
1.了解机械制图常用国家标准,知道图纸幅面和格式的规定,理解比例的含义,知道常用图线的型式和主要用途; 2.了解几何作图基本方法,知道如何使用尺规作图 |
4 |
公差与配合基础知识 |
1.能够正确识读国家标准关于尺寸公差部分的内容,并能用文字解释尺寸公差各部分含义; 2.基本掌握合理选择配合的方式,会描述零件的配合类型 |
2 |
|
汽车简单零件图的识读 |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
1.了解投影法的概念和分类,并了解正投影的投影特性; 2.了解基本体的投影规律及画法,并能识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
4 |
机件的表达方法 |
1.了解简单机件的基本视图、斜视图和局部视图的投影规律及画法,并能识读简单的基本视图、斜视图和局部视图等; 2.了解简单的剖视图和断面图投影规律及画法,并能识读简单的剖视图和断面图等 |
8 |
|
零件图 |
1.了解汽车简单零件图的基本内容、零件的表达形式; 2.掌握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3.读懂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并能初步识读简单的汽车零件图,如曲轴零件图等; 4.掌握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方法 |
12 |
|
汽车常用机构 |
平面连杆机构 |
1.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概念,并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并能分析构件间的运动副类型; 3.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并能说出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在汽车及实际中的典型应用; 4.能运用曲柄存在的条件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理解汽车刮水器的结构; 5.知道铰链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演化形式,并能用文字阐述铰链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存在的条件和应用 |
6 |
凸轮机构 |
1.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及类型,并能用文字分析凸轮机构的组成、类型和特点; 2.了解凸轮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并能简单分析从动件等速运动规律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及特性; 3.了解汽车配气机构中的凸轮机构,并能描述汽车配气机构工作过程 |
2 |
|
汽车常用零件 |
螺纹连接 |
1.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并能分析螺距和导程之间的关系; 2.了解螺纹连接的类型,并能用文字分析按用途分类下常用的标准螺纹类型及应用场合; 3.掌握螺纹预紧与防松的目的与方法 |
2 |
键连接和销连接 |
1.熟悉键连接的作用、类型,并能简单说出键连接在汽车上的应用位置; 2.熟悉销连接的作用、类型,并能简单说出销连接在汽车上的应用位置 |
2 |
|
轴与轴承 |
1.熟悉轴的功用、分类、常用材料,并能判别在汽车上轴类零件的类型及应用; 2.掌握轴承的类型、结构及应用,并能用文字分析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结构及特点; 3.认识滚动轴承的代号,并能用文字概述滚动轴承代号的含义 |
4 |
|
汽车常用传动装置 |
带传动和链传动 |
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并能区分V带和平带的结构及应用场合; 2.熟悉V带传动的特点、型号,并能正确进行V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 3.能认识汽车上各类型的带传动,并能简单说出其特点; 4.了解链传动的组成和特点,并能说出链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和特点 |
2 |
齿轮传动 |
1.熟悉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能认识汽车变速器中的齿轮传动; 2.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的计算,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参数; 3.知道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 4.知道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并能简单描述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的原因和措施; 5.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并能判断蜗轮蜗杆的的旋转方向 |
4 |
|
轮系 |
1.掌握轮系的分类,并能分析定轴轮系的组成结构; 2.知道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各齿轮的转向,并能熟练计算常见的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3.掌握定轴轮系在汽车上的应用; 4.了解周转轮系及其应用 |
4 |
|
液压 传动 |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
1.理解液压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能用文字分析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液压泵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并能认识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3知道液压缸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并能认识单作用和双作用式液压缸的图形符号; 4.了解液压控制阀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并能认识常用液压控制阀的图形符号; 5.了解液压辅助元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并能认识常用辅助元件的图形符号 |
4 |
液压基本回路 |
1.能知道简单方向控制回路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并能说出典型的方向控制回路中油液的行程及主要液压元件的作用; 2.能知道简单压力控制回路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并能说出典型的压力控制回路中油液的行程及主要液压元件的作用; 3.能知道简单速度控制回路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并能用说出典型的速度控制回路中油液的行程及主要液压元件的作用; 4.能知道简单顺序动作回路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并能简单分析典型的顺序动作回路中油液的行程及主要液压元件 |
2 |
|
汽车典型液压传动系统 |
1.能了解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能简单阐述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2.能了解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能简单描述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 |
2 |
|
汽车常用机构实验或实训 |
汽车常用部件实验或实训 |
1.通过汽车常用部件实验或实训,学生会合作、严谨查阅资料,正确选用常用工具,安全规范拆装汽车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 2.会观察常用机构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能将常用机构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底盘实践中,并初步设计汽车运动新机构 |
8 |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养成正确的汽车服务与维修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通过系列化学习活动的实施,紧密结合汽车维修领域的职业需求,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体验。
3.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把汽车机械理论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4.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时代背景下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方式,结合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动画仿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汽车机械理论具体化、简单化,避免出现深奥的原理分析及复杂的公式推导。
5.将操作规范、安全生产、环保意识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降低结果评价的比重。过程评价可包括课堂表现、学习工作页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3.不定期的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将过程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地反馈给学生,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方面,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培养创新能力。提供的素材要密切联系汽车行业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技术。
3.教材应做到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新颖、图文并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
4.教材应配备习题集等其他相关的教学资料。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配备必备的工具书,并充分向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场所配齐必备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实训器材,定期向学生开放,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
2.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辅助教学。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课件和交流平台,引进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
七、说明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编制,适用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各专业(三年制)学生。
(开发人员及单位:管婷婷,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韩黎,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陆新怀,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蒋红枫,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汪东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于开成,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社)